close

文/犁人 (原刊登於國語日報特教版)


談到過動兒,就不免讓人想起「少根筋」和「麻煩製造者」。  


        的確,這些孩子無疑是一群令人頭痛的「闖禍精」。沒有一個教到過動兒的老師,不被氣得橫眉豎眼,也沒有任何一個過動兒家庭,不須飽嘗「提心吊膽」之苦。難道這些孩子真的長不大?為什麼一再要求總是不見改進?  

        其實,過動兒不是長不大,而是不想長大。  

        每個人的成長,都須歷經一段懵懂無知的過程,而後慢慢開竅、懂事,直至長成為一個穩定、成熟的大人。可是過動兒是否也能依循這個軌跡順利成長?我想,大概沒有那麼幸運!  

        這些天生與眾不同的孩子,在還沒來得及分辨是非曲直、看懂青紅皂白之前,就因他人的否定而否定了自己,當然不會知道他們腦袋裡活蹦亂跳的那些東西叫做「創意」,更不可能明白只要善用創意,他的人生依然可以揮灑出一片亮麗的天空。  

        我家的過動兒小米,在未上小學之前,是個活潑開朗的「自信小子」,不管身在何處,總是說唱歌就唱歌,叫跳舞就跳舞。但是上了小學之後,那個「自信小子」卻慢慢變成了一個扭捏、不合作的「自卑男孩」,無論參與什麼活動,一定先懷疑自己技不如人,甚至寧可退為觀眾。  

        對於這樣的轉變,我曾百思不解,一度也質疑是否由於自己管教失當,才會造成孩子的沮喪與畏縮。後來細經打探,終於了解,原來小孩常因動作、反應跟不上凡事皆求整齊畫一的團體脈動,而招致師長及同學的嫌惡和奚落。在自信不敵自卑的情況下,他只好選擇消極的麻木、自棄,以逃避眾人源源不絕的責難。  

       初入小學的過動兒,在適應團體規範、配合課程節奏的能力上,確實較一般孩子來得困難。可是,初始的困難並不代表一輩子的困難,他們其實是有能力去突破的,只是一般人通常沒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,更不願對這群難纏的孩子,惠予一句寬宏的讚美和鼓勵。  

        低年級時的小米,對於「上學」這檔事,似乎存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問號。常常滿臉疑惑的問我:「為什麼學校會有那麼多的規定?」「為什麼動不動就要處罰?」「為什麼老師每天都在催我『快!快!快!』?」「為什麼大家都說我笨?」

        我每每聽在耳裡,都只能酸在心裡;因為連我自己都搞不懂,一個能力不差的孩子,為何會對學校生活有這麼多的困擾及挫折?(那時我還不知道他是過動兒)  

        升上中年級以後,幾次在指導孩子課業時,赫然發現:孩子開竅了!原本連考卷作答規定都會弄不清的糊塗蛋,竟然能夠無師自通,讀懂很多沒教過的單元。  

        我半讚嘆半惋惜的說:「事實上,你是有能力讀出好成績的,可是,為什麼不肯好好做呢?」  

小米的回答讓我心酸,「哎呀,別作夢了!像我這種笨蛋,怎麼可能會有好成績?」他滿臉不在乎的自嘲著。

       看他那副「妄自菲薄」的模樣,實在叫人痛心。  

       「從一年級到現在,每個老師都嫌我笨,還說我壞,只有你覺得我聰明。我想你一定是看錯了!」  

        驚訝吧?這就是長期在「否定」下成長的過動兒!他明明已跨越低年級的無知,開始有能力學習懂事、進取;可是,他不明白,也不相信自己真的有突破困境的本事。他寧願在眾人冷冷的嘲諷聲中,繼續做個長不大的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 根據我的教養經驗,低年級的過動兒雖然狀況百出,禍端不止,但那多半是「年幼無知」、「無法自控」引起的。孩子的思考基本上仍是「善」與「純」,並沒有刻意的「惡」和「劣」;因此,這個階段的管教態度極為重要。耐心的教導、寬容的讚美,可以為孩子的心田種下善根;待他稍長,自會懂得上進。無情的辱罵、持續的否定,則會為孩子播下不願出土的種子;等他大了,會把所有憤恨還給大家。  

        我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傷痛,我深知這分傷痛可因適當的教化而免除。所以,對於教育,我有殷切的期盼——希望天下良師皆能伸出提攜的雙手,用鼓勵幫助過動兒成長,不要撒播「否定」的種子,以免造成更多的沉淪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uliz33 的頭像
    shuliz33

    shuliz33的部落格

    shuliz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